弘扬名家精神 传承璀璨文化 中医战略科学家 杨俊耀

发布时间:2024-04-01 15:56   来源:中国健康新闻网    编辑:烟雨
字号:
手机查看

弘扬名家精神 传承璀璨文化

中医战略科学家 杨俊耀

IMG_256

IMG_256

春分前后当多注意暖肝、护肝、保肝、养肝;方可预防、杜绝、减少、化解因肝寒所致的百病生,尤其是证见寒热错杂性的疑难症征非一般。

IMG_256

春分前后为什么会容易出现阳气馁弱之肝寒?这是由肝脏(厥阴)的生理特点所决定的。肝主春,肝为阴尽阳生之脏,寒乍尽,阳始生,犹春之寒乍尽,阳始萌,阳气虽萌而未盛,乃少阳、弱阳。若春寒料峭,则春之阳气被戕而不升,皆可戕伤肝始萌之阳而形成肝寒。肝中之阳,乃春生少阳之气,始萌未盛,故易受戕伐而肝阳馁弱,形成脏寒。然又内寄相火,相火郁而化热,于是形成寒热错杂之证。

当肝寒阳弱不升时,则肝用不及,失其升发、疏泄、调达之性,因而产生广泛的病证,纷绘繁杂:肝寒阳弱不升,则郁火上冲,可头脑晕、头痛、目痛、耳鸣、口渴,心中热疼;经络不通而胁肋胀痛、胸痛、腹痛、肢痛;木不疏土而脘痞不食、呕吐、嗳气、下利;肝为罢极之本,肝虚则懈怠、困倦、委糜不振、阴缩、抽痛,拘挛转筋;寒热错杂,则厥热胜复或往来寒热,诸般表现,不一而足。

IMG_256

中医有史以来,大多数的文献和资料对慢性肝病是多从湿热蕴结、肝郁气滞、血液瘀滞,等几种病邪互为因果,导致肝失条达、饮食不节、劳役过度,造成内脏失调,影响肠胃受纳、运化和排泄,致使湿热蕴结、气血津液受损而迁延成慢性肝炎疾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基于上述的认识,一般多是采取疏肝、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泻实之法,却少用补益,温补阳气更为罕见,因而随之一直形成了“肝无虚证”、“肝无寒证”统率中医学天下之古谓。然而实践证明“肝无虚证”“肝无寒证”这些理论观点不完全正确,因长期以来将其用于指导治疗慢性肝炎临床时,疗效却始终不尽人意。笔者经过数十年的探索与研究,发现慢性肝炎在临床中显现出的虚证病例也为数不少,而且合有阳虚证候的慢性肝病患者也屡见不鲜。据此,笔者遵循古人前贤“有是证用是药”之古训,在临床上,针对慢性肝炎兼有虚证的患者,采取补虚扶正法,尤其是对症见:腰膝冷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夜尿较频、下肢浮肿、大便滑泻、纳食差、阳痿早泄、腹胀阴肿、四肢末梢清冷、舌质淡苔白滑、脉细数无力等兼有脾肾阳虚证的慢性肝病患者,治宜温补脾肾、回阳救逆。在处理慢性肝炎病患者既有正虚又有邪实的这一组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时,在立方遣药上,大胆地药投附子之属,结果效如桴鼓、功彰尽显!另外,现如今的人们由于生活工作压力大,郁症(神经官能症)发病率每年都在呈增长趋势。肝为刚脏,内寄相火,心包亦有相火。相火者,辅君火以行事,随君火以游行全身。当肝寒时,阳气馁弱,肝失升发、舒达之性,则肝气郁。

当然,这种肝郁,是因肝的阳气馁弱而郁,自不同于情志不遂而肝气郁结者,此为实,彼为虚。既然阳气虚馁而肝郁,则肝中相火也不能随君游行于周身,亦为郁,相火郁则化热。这就是在阳气虚馁的脏寒基础上,又有相火内郁化热,因而形成了寒热错杂证,正如尤在泾所云:“积阴之下,必有伏阳”。在临床上若是凡遇该类症征属肝寒脾虚者,可以参用《金匮要略》吴茱萸汤治之。肝寒则血行不畅,肝失所养,而不能藏魂。吴茱萸汤,大辛大温,暖肝温胃。肝暖则血行通畅,魂藏神安。

男科病症诸家论述多因肾虚,其实男科病的病机所涉经络包括肝,脾,冲,任,与肝尤为密切.这不仅是因为足厥肝经环阴器,肝者筋之合,筋聚于阴器之缘,更重要的是肝主情志.<<素问.痿论>>指出:"思想无穷,所远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表明以肝为中心的情志活动与男科疾病紧密相关.如肝藏血,血舍魂,肝经血热,相火悖动,魂不守舍,厥气客于阴器,淫邪发梦接内,则为遗精.肾主闭藏,肝司疏泄,疏泄太过,闭藏不及,一经交会,精已失控,出现早泄.欲用而难施,隐由而难言,肝为将军之官,筋乃卒伍,将军无能,卒自不听命,而致阳痿.欲念不已,忍精不泄,肝气郁结,阳事易动,举而难倒,致使强中。 临床中就有很多中老年的男性病人,出现阳痿,他们面色红润,口干口苦口臭,心烦,往来寒热,头汗出,他们的阳气都跑到上面去了,所以脸色看的比一般的人红润,这种人不是下焦没有阳气,而是阳气往上走,相对下焦,阳气少了。上面看着面色红润,口干口苦口臭,气色还很好的,摸着阴茎还是冷的,软塌塌的那种。这就是典型的肝肾阳气相对不足的了,其反映出的基本病机,就是肝厥阴经和少阳经的郁火往上攻,同时阳气不能达于下,临床上多见上热下寒,上热是因为郁火往上攻,下寒是因为阳气下不来。

至于眼科中的“目痛睛突”一症,一般都认为是肝火引发,治以清热泻火之剂,似成套路。但在临床四诊时却发现该类患者两手脉沉微精神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常感心烦易怒、恶心、吐涎沫,近日来病情时有加重,而且伴有失眠多梦易惊,记忆力减退,精神恍惚,情绪暴躁,多疑伤感,甚则厌世,胃纳减少,形体见日消瘦,气短,肢冷,出冷汗,舌质淡,苔黄厚腻,两手脉沉微且滑,就是典型的肝肾受凉,逼其阳气上浮所致,若投以温经散寒之剂麻黄附子细辛汤,仅服几剂便可愈之,真乃是药简效宏,也更是证明了所论无误,别开门径。

做为一名中医人,在遵循和和重视中医学的整体辨证观念时,更是要关注和抓住病证的特异性、可变性、交叉性、夹杂性、非典型性五性,才也是战胜各种疾病的不可缺的一种能力。  

 

图说天下

业界
生活态度
疾病
整形美容
保健